那些年,四處打水的日子
張守梅
周末回娘家,幫娘洗菜,清洗到最后一遍,盆里滿滿的清水,我習(xí)慣性地問娘:“娘,這最后一遍水倒在哪里?”娘笑了:“你要是不舍得倒,就端到外面的菜園里澆菜吧!蔽毅读耍骸 娘,不是還要留著洗碗、喂豬嗎?”娘笑著說:“現(xiàn)在咱家不養(yǎng)豬了,主要是也不缺水了, 自從村里在我們西邊又建了一個水塔后,啥時候擰開水龍頭,水都是嘩嘩的!記憶中的小時候,我們大屯北山永遠都是缺水的,村里二三十戶人家,守著兩口水井,每到干旱季節(jié),吃水就成了大問題。我們每天放學(xué)后,第一件事兒不是寫作業(yè),而是去刮水,怎么說是刮水呢,因為井里的水用桶根本打不滿呀!每次都是大哥用井繩拴了我的腰,我兩只手拽緊了繩子,大哥慢慢地把我放到十幾米深的井底,我用水瓢一點兒一點兒把井底很少的水刮起來,倒進水桶,一只水桶刮滿了,水也見底兒了。然后大哥把這桶水提上去,再放下另一只桶,我就蹲在井底等著,等水?dāng)夠大約一桶的量,再把這只水桶刮滿。等兩只桶都裝滿了水,大哥最后才把我拉上去,把水挑回家。
當(dāng)年舀水的水瓢是葫蘆切開做成的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很少人家在用了。一個結(jié)實的葫蘆瓢,是用自家栽的爬在墻頭上的葫蘆做的。葫蘆長大顏色泛白后,褪去了絨毛,用針扎一下,扎不動,說明是成熟的葫蘆,摘下來放在大鍋里煮熟,然后用鋸條平均鋸開,掏了瓤,刮去浮皮,曬干,就是瓢了,可以用來挖米、挖面,舀水。
不只是在井里刮水,旱天里凡是能取到水的地方我們都會去。我記得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后溝姥姥家的菜園旁邊,那里有個泉眼,最干旱的季節(jié)里,此處也從未斷流,好神奇的泉眼!就在溝底,斜坡下,一道窄窄的石縫里,清清的水,不緊不慢,淙淙地流著……農(nóng)忙時,大人們在地里忙活半天,累了渴了,孩子們放牛放羊滿山跑,乏了渴了,都奔著這眼清泉來了。大人們或用手捧了水,或在旁邊的地里摘一片芋頭葉子兜了水,吸溜溜兒一陣兒喝個酣暢淋漓!孩子們則直接趴在地上,把頭伸近泉邊,咕嘟咕嘟……喝了個心滿意足!任那甘甜充盈了肺腑。
娘早在下午上地干活前就把水桶放在那里占著了,我放學(xué)后就直奔后溝,這泉子里的水比井里還稍微深一點兒,一次能舀滿滿一瓢,兩桶水都舀滿后,我就趕緊挪到旁邊,等娘散了工過來挑回家。后面還有好幾家的水桶在排著隊吶,整個村子也就這么幾個能取到水的地方。
再遠一點兒,就是跟小曲河南嶺村相鄰的、被稱為遙溝的地方了,那兒有好幾個泉眼,只是路不好走,溝太深,離我們村約五六里地,不是逼得沒法子,一般是不去那里的。過去時,都是我和二哥兩個人,那時我們的個子還挑不起水桶,只能跟二哥一起用扁擔(dān)抬著。是抬水,也是為了做個伴兒。這里的水相比較我們村里的泉眼要豐沛得多,一會兒就能裝滿兩大桶,不過到栽地瓜的季節(jié)就不行了,小曲河南嶺村很早就有人占了各處的泉眼,挑水澆地瓜苗,我們只能再想別的法子。
水來得這么不容易,當(dāng)然不舍得用啊。我們都是洗菜的水留著刷碗,刷碗的水還得留著喂豬,洗手洗臉的水也不舍得倒,用來澆菜園,每次洗手洗臉娘都會嘮叨:“少用水,少用水,別用香皂啊,菜苗怕香皂水!蹦菚r的我還不能真正理解缺水的苦楚,更不會想到父母每次挑水,都是在忙了半天活,又累又餓的情況下干的。直到十五六歲,我們能幫著家里挑水了,才知道那滿滿兩大桶水有多沉!我是挑不動滿桶的,每次都是挑兩個半桶,一路走走停停,兩個肩膀換來換去,挑回家時肩膀也會磨得通紅,累得直不起腰!
我們村吃水困難是出了名的!村里青年說媳婦,媒人一提是大屯北山的,姑娘聽了就撇嘴:“我可拎不動那一大盤井繩!”是啊,十幾米深的水井,敞開式的方形井口,沒任何遮攔,只在四個邊上安放了長方形的約四五十公分寬的石板,我曾偷偷趴在井沿兒邊上往下看,井底明晃晃的,間或有青蛙在游動,水便一圈兒一圈兒蕩了開來,有森森的涼氣往上冒,看似深不可測!不用說站在井沿兒提水,就是趴著望一望我都頭暈!不用說干旱季節(jié),有水的時候提兩桶水都費勁兒!井繩的一頭拴緊了水桶,兩腿叉開站在井沿兒的對角處,把桶放到井里,抓緊繩子用力擺動水桶,讓桶歪倒,水慢慢灌滿,再把水桶擺正,就可以往上提了,那可是個力氣活!姐姐經(jīng)常是歇一氣兒才能提得上來,對于沒在深井里提過水的人來說,確實是一種考驗。
還有更厲害的呢,在我小時候看來,那真是個絕活兒!趕上豐沛的雨季,雨嘩嘩地下上好幾天,我們村西邊兒的那口淺井里,水位暴漲,就不需要那么長的繩子提水了,大人們用扁擔(dān)就能直接打水。用扁擔(dān)鉤勾住水桶把兒,向一側(cè)猛地一抖,讓水桶歪倒,但是不能脫鉤,否則水桶掉到井里會很麻煩。桶滿了,兩手抱住勾擔(dān)往上一使勁,滿滿一桶水就上來了,挑了就走,省卻了解井繩的麻煩。
隨著人們經(jīng)濟條件的逐漸提高,村里開始有人自己打壓井了,先是大舅家打了口井,每天早上去他家挑水的都排著隊。再后來村里條件好一點兒的都陸續(xù)打了井,再后來,村里安上了自來水,我們村才徹底告別了在深井里提水和干旱季節(jié)到處取水的歷史。
(作者為日照市作家協(xié)會會員、東港區(qū)作家協(xié)會會員)